本文转自:烟台日报
秦国民
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。滨州医学院围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展“教育思想大讨论”,明确提出推进课堂教学革命,实施“改革教学范式”计划。近年来,学校聚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、提升课堂效率、提升教师教改积极性等核心目标,创新探索“学习链—教学链—评价链—研究链”四链链通模式,实现“教”与“学”双向激活,课堂质效明显提升。
学习链强调以学案为引导
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
学习链强调以学案引导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两环节。教师制定学案,“学案”围绕着“学习资源”“学习内容”“学习策略”“学习达到目标”四个方面,把“学什么—如何学—达到目标”统一起来,重点解决引导学生如何学的问题。学案中呈现章节知识图谱、思维导图。章节知识图谱帮助学生明确所学课程与前期已学课程(新旧知识)之间的关系,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明晰所学章节的概念及重要知识点的逻辑顺序。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,围绕问题提供学习资源,将所学内容与学习资源精准匹配。学生按照学案进行自学后,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研学,通过个人自学、小组协同学习,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解决的“焦点问题”。
教学链强调以“焦点问题”为坐标
驱动课堂深度教学
教师把学生在“学案自学—小组研学”学习活动中的学习难点确定为“焦点问题”,以焦点问题为牵引,重新梳理教学中的“重点”及“难点”问题,改变以往依赖教师经验单向确定教材重难点的做法,转而以学生提出的“焦点问题”作为教学的重难点,重新设计教案,对“导课—讲解—讨论”等环节进行重新设计。设计中增加临床案例、课程思政案例等材料,增加学科前沿性的研究内容。教学过程中采用“教师讲解+深度研讨”的方式突出“焦点问题”,从而实现教师“教”与学生“学”在信息对称下的有效结合,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,推动课堂深度教学,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。
评价链强调评价激励与循向取证
驱动自我完善功能
学校下发专门文件,对考试进行改革,缩小考试试卷所占比例,扩大形成性评价比例,构建“三导向三结合”评价体系。“三导向”是指注重学习能力导向、注重过程导向、注重增值导向;“三结合”是指自主评价与他评相结合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,考察学生的投入性(主动参与课堂、参与小组研讨)、自主性(自主完成学案中的学习任务)、探究性(提出问题—探索问题解决)、协作性(师生协作—生生协作)、增值性(学习前和学习后的知识与能力的比较),分权重赋分。根据考核结果的反馈,学生与教师循向取证,有针对性地完善学习策略及教学策略。
研究链强调教师“教—学—研耦合化”
驱动教学改革积极正向
研究链是指“教—学—研耦合化”的教师发展方式,寓研于教,以研导教,强调教学、学习与研究的深度融合。“教”即日常教学工作,“学”指教师通过培训、研修等途径提升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与技能,“研”则是聚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,以教改项目为驱动,通过系统研究寻求解决方案,推动教学改革深化。机制化运行以来,学校每年立项校级教改项目80余项,年均投入约60万元,显著提升了教师的教改意识与实践能力,为持续深化课堂革命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“四链链通”模式聚焦学生与教师双主体,双向激活课堂活力,成效显著。在学生层面,学习成效与满意度全面提升。2023年与2024年,学校参与改革的临床医学、口腔医学、康复治疗学、医学影像学等专业学生达470余人。各专业实验班期末平均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班,分差最高达9.16分,学生课程满意度达88.63%。教师层面,教研反哺教学的成效突出。教师教改意识明显增强,依托教改项目发表的医学教育论文数量持续增长。在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组织的全国200余所西医本科院校医学教育论文年度排名中,学校连续四年稳居前五名。
(作者单位:滨州医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)
旗开网-股票配资开户会员-网上炒股加杠杆-十大股票杠杆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